2020年要说国际上比较震惊的财务造假案,瑞幸咖啡(以下简称“瑞幸”)应是榜上有名的。此事件一出便立马引发全球关注,因为不仅是国内还是国际,对于上市公司的审核是尤为严苛的,尤其是财务报表的审核,不仅有正规的审计机构进行审核,更有相关上市机构再次进行审核,那么瑞幸又是怎么通关层层关卡,凭借造假的财务报表成功上市的呢?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手段又是什么呢?
据调查显示,瑞幸是采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开辟了线上预定线下自提或是外送的销售方式,从而进一步满足商圈白领和高校学生等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求,瑞幸自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规模,自2018年年初,瑞幸开始在上海及北京等13个城市进行试营业,在试营业期间瑞幸就完成了约300万订单,销售咖啡近500万杯,更在随后的5个月时间里,在中国各大省市开设直营门店500家,截止2019年12月31日,瑞幸共计拥有4507家直营门店。如果看到这你就觉得这是瑞幸的巅峰,那你就大错特错,要说瑞幸的鼎峰时期,还得要从2020年1月17日说起,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在2020年1月17日当日,瑞幸迎来市值巅峰,按当日的收盘价50美元计算的话,瑞幸的市值高达126亿美元。瑞幸造假被发现还要从2020年1月31日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公布匿名做空报告说起,该机构支出瑞幸财务造假当日,瑞幸的股价应声下跌10.74%,在之后2020年4月2日瑞幸终亲口承认财务舞弊,随之而来的是股价崩盘,当日就下跌75.57%,随后几日持续下跌,直到4月7日停牌,相比于之前的50美元,瑞幸股价下跌至4.39美元,总市值仅存约11.05美元,至此瑞幸的辉煌就告一段落了。

研究发现瑞幸主要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是要从虚增收入和虚增成本费用说起,详细分析如下:
1、虚增收入
其实买过瑞幸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取餐码都是3位数的,有人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由于每笔订单都是3位数的取餐码,这些取餐码每日在每个门店按顺序出现,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瑞幸通过人为控制取餐码生成顺序的方法,使得取餐码随机跳跃出现,从而达到夸大销量的目的,在2019年三季度瑞幸门店的销售量虚增69%,四季度更是上升至88%,不仅销售量被夸大,就连销售单价也值得深究,据瑞幸2019年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瑞幸产品单件商品的净售价为11.2元,而据有关调查机构显示瑞幸实际的销售单价并不到10元,虚增幅度高达12%,这意味着瑞幸实际售价仅为上市价格的46%,并非55%,除此之外,瑞兴还夸大咖啡产品收入近400%。
2、虚增成本费用
其实虚增费用成本主要是说瑞幸的广告费用,据瑞幸公司自己公布的数据发现瑞幸严重夸大事实,造假数据与真实数据想比,广告费用逾超150%。不仅如此瑞幸还隐含关联方交易,其实瑞幸造假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但是瑞幸既然能凭借假的财报上市,是否也意味着监管机构有疏漏呢?是否有市场监管不严之嫌呢?
对于瑞幸财务舞弊案最应该引起重视的还是各界财务人士,河北会计教育作为一家致力于会计人才培养的会计在校教育品牌,网站也有财务报表相关课程,但是河北会计教育在授课的同时,一定会让大家以此为戒,谨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本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