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外购固定资产入账核算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22年1月3日外购生产设备一套,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的价款为55万元,增值税税额为7.15万元,支付运费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的运费为1万元,增值税税额为0.09万元,支付安装人员薪酬2.5万元。请详解以上分录:
分录
外购不需安装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买价+相关税费+装卸费+运输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本案例成本=55+1+2.5=58.5万
借:固定资产 58.5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24万
贷:银行存款 65.74 万
案例2:自建固定资产入账成本核算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21年2月1日开始自行建造某仓库,外购工程物资一批全部用于仓库建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6万元,建造过程中领用本公司外购原材料一批,该批产品的成本为40万元,市场售价为50万元,购入时已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5.2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人员薪酬合计12万元。仓库于2×22年5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列出以上业务的会计分录:
分录
计算:
自建固定资产=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产品成本(历史成本)
= 200+40+12=252
会计分录
借:工程物资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
贷:银行存款等 226
借:在建工程 252
贷:工程物资 200
原材料 40
应付职工薪酬 12
借:应付职工薪酬 12
贷:银行存款 12
借:固定资产 252
贷:在建工程 252

案例3:双倍余数折旧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20年12月3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当日投入使用。该设备价款为3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46.8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设备每年折旧额度。
计算折旧额
年折旧额=固定资账面价值 ÷ 总折旧年限 × 2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 资产减值损失
最后两年采用直线折旧法。
特别提醒:固定资账面价值不扣除残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依然计提折旧。
2×2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360×2/5=144(万元)
2×2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360-144)×2/5=86.4(万元)
2×2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360-144-86.4)×2/5=51.84(万元)
2×24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77.76(24年年初账面价值)- 12(净残值))÷2=32.88
2×24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同 24年折旧额 =32.88
案例4:固定资改良
某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改良,发生资本化支出共计45万元,该设备原价为5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改良过程中替换一项部件,被替换旧部件的初始入账成本为5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4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列出固定资产改良的完整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① 停止使用固定资产开始维修
借:在建工程 200 万
累计折旧 300 万
贷:固定资产 500万
② 替换旧部件
借: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10 万
贷:在建工程 10 万
③ 维修改良分录
借:在建工程 45万
贷:银行存款 45 万
④ 重新使用固定资
借:固定资产 235 万
贷:在建工程 235 万
PS:如果被替换的旧部件变卖,变卖净收入,可冲减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